扫一扫 手机服务更方便
游客保障
网站导航
目的地攻略 > 中国 > 陕西 > 咸阳 > 咸阳旅游指南 > 咸阳美食全攻略 旅游攻略推荐
咸阳旅游Xianyang
 | 

这里位于“八百里秦川”的腹地,渭水穿南,嵕山亘北,山水俱阳,是中国著名古都之一,乃中国第一帝都。

想去0

去过0

咸阳美食全攻略

http://xianyang.cncn.com  2008-12-03  咸阳旅游网

     咸阳小吃当然是人民西路的七厂袁记肉夹馍:),老看人排队买,我当然也经常在队伍中。嘉惠的十三香凉皮也不错,肉夹馍一般。沈兴南路的大龙擀面皮比较筋道,耐嚼,在人民路四中门口有分店。善鑫擀面皮的特点在辣,辣子很香,擀面皮不甚筋道,有好多家分店。在北门口凤凰广场有一家夜市,手抓羊肉非常好,摊位的名字忘了。东风路风鸣歧山臊子面馆的炒埚埚(音)和炒凉皮不错,只是油有些大,我一般当一盘菜吃。民院十字的烤肉,第一次去吃时感觉筋烤的很鲜,后来又去了几次,再也没有那个味道了。博物馆对面的步行街有一家三原小吃店,两三年前去过一次,总类不少,当然比起西安饭庄的小吃宴就差多了,味道也不错。现在不知道还有没有。

  其实我最爱吃的是炒面,在西兰路汽车站进站口有一家马兰面馆,炒面还行。吃过很多地方,好象炒面都差不多。老街(中山街)有一家biangbiang面馆,出租车司机爱在那吃饭。我是在那知道这个biang字怎么写的,老板是老太太和她儿子,老太太还给我说了个biang字的顺口溜,什么“左一长,右一长,中间站个马大王”,什么“做坐着小车到咸阳。” biangbiang面,咸阳一种独特面食。说面之前先说字。这个biang字典不收,字库不存,只是存留于咸阳百姓的口中,说者清楚,听者明白。民间有谚语专门说这个字的写法:
   一点飞上天,
   河水流两边,
   八字大张口,
   言字往里走,
   左绞丝,右绞丝,
   你家长,我家长,
   当中夹个马大王,
   心衬底,月照光,
   留个勾搭挂麻糖,
   推上车车逛咸阳。

   用这么多笔画、部首、字来组成一个字,实在是太复杂了。外地人听起来一头雾水,看起来十分有趣。不过这个biang字到底是咋来的,人说人异,没有定论。老汉我琢磨多年,有两个猜想:一是象声字。biang字说的是扁、长、宽的面条,这种面条制作中打在案板上发出biang的声音,故人们造了个字来形容这种声音。二是扁长二字的组合音.biangbiang面人们原来叫扁长面,说时间长了扁长二字的音慢慢发生了变化,用扁的声母和长的韵母组成了一个新的音,biang。就像不用二字组成的甭一样。老汉估计我这两个猜想竞争中国文字的最高奖绰绰有余。

   biangbiang面也叫河水biangbiang.最早咸阳人吃渭河水,沿河而居,挑水和面。咸阳人实在,做的面又长又扁又宽又薄又筋。咸阳梁澄清先生说:“这种用天然河水做成的面食,生不变硬,熟不粘连,置之虽久亦不变质走味。”“不但食时美味可口,老少皆宜,而且食后易于消化,耐劳耐饥。”“不仅为一般人家喜欢终年食用,而且也逐渐成为旧时咸阳街头一种大众化的风味食品,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

   吃biangbiang面原来要到中山街里去,在人民剧院附近有好几家 面馆,到中午时候人挤人。现在永绥街、清太街改造,生意不同程度受到影响。据说有一家搬到了兴无村即凤凰小区,地方大了,卫生好了,生意很是火爆。一般人进到面馆张口就是:“来碗面,全套。”什么叫全套?外地人不明白。全套就是放肉臊子、西红柿鸡蛋、油泼,三样一样不缺。

   biangbiang面,不仅奇在面,还奇在字。吃着又长又扁又宽又薄又筋的面条,看着那个复杂得不能再复杂的字,人们对咸阳的认识又进了一层。
  
  先说正餐:

  民生路新好望角的口味独特,饭菜感觉很清爽,不油腻。
  二号桥晶海海鲜爆翅酒楼的爆翅味道和糖醋里脊差不多,只不过一个汤,一个炒菜。我喜欢糖醋里脊,所以也喜欢爆翅,只是吃不起。
  人民西路陕科大对面老孙家的羊肉有特色,只不过炖的有些硬,老人不适合。羊肉泡不错
  七星辣的豆花鱼不错,我岳母爱吃。食鱼族的炒虾尾也不错,我妈爱吃。
  好德米面食府的鱼头是特色,吃了两次,一次味道好,一次味道没进去。服务态度不好。好德南侧的好象是毛家湘菜管的鱼头不错。
  新兴南路百姓厨房的饭菜有些油腻,很长时间去打一次牙祭,补一补油水不错。
  大清花饺子装修有东北特色,饭菜应该也是东北特色,但是东北菜不太讲究口感。
  新兴南路小肥羊和竹园村差不多。乐育南路的喜来顺不错。
  今天中午去了乐育南路的阿瓦山寨,有几个小炒不错。只不过大鱼头味道也没有进去。

  民间瓦缸特色在汤,菜好象还可以吧。
  老虎大盘鸡的味道很一般,但价格也很公道。印象最深的是非典时期我和媳妇在芙蓉王蒸饺店吃的那次大盘鸡,是冒着“生命危险”进去的,就我们两个,要了一个中盘的大盘鸡。或许厨师闲极了,拿出了看家的本事,也或许是我们谗了,那盘大盘鸡是我吃过最好的。非典结束时再去,就没哪个味道了。
  新兴南路现在是饮食一条街,中高低均有,朋友聚会去那挺好。
  说了这么多,感觉我怎么到处吃啊,其实在咸阳这么多年了,朋友聚会啊,来了亲戚啊,两个人谗了啊,过生日啊,单位聚餐了,有人结婚了。这么说,我说的还算少了:)。
  其实肚子饿了,什么都好吃:)。

  先说早点吧。
  七厂南门(对秦都饭店)口有个李家小吃,早上从7点一直到10点都是排队。就卖一种合叶饼夹肉或菜,老板的特色是合叶饼比较好吃,比较软,肉其实煮的一般。
  北门口西南角有个超市,隔壁好象叫刘家早点。主要卖油茶和合叶饼夹肉或菜,老板的油茶很好,很多人都是冲油茶去的。
  北大街有个康乐包子,从北门口进去不远,路东边。老板的店开了几十年了,就卖包子一种,稀饭免费喝,一般卖到中午11点,包子卖完,老板打烊。
  乐育路二棉门口有个杨家蒸肉,条子肉、酥肉、粉蒸肉、咸菜,就这四种。也是早上6点30卖到10点关门。
  咸阳的呼啦汤没有好喝的,得去西安。当然早点好的地方肯定有很多,但这四家是咸阳的经典。下来讲讲饭店。
  大家首先要分清是公款还是私款。
  说实话,咸阳饭店综合评比,单纯讲饭菜质量没有一家能超过民生路新好望角(中华广场旁的好望角在装修,两家是一个老板,新的比老的贵一点,质量差不多)。
  晶海大堂气派、装修不错,但是菜品的色香味形还需提高。
  财苑就是一个字贵,菜品特色不足,好在公款多点,勉强支撑。
  皇都价格跟好望角差不多,但是质量不如,幸亏地理位置好,骗骗外地人和附近单位公司。
  秦宝的名声很不好,咸阳很多人的评价都是饭菜质量差,就是大厅比较大。摆婚宴的挺多
  公款的话当然去哪里都可以,咸阳的几家大店也主要靠公款支撑,谁叫咸阳人穷呢。自己掏钱,本着价廉物美的标准,团结路的锦福阁还可以,价格公道、味道不错,特别推荐蒜香烤鲈鱼那道菜,我爱吃烤鱼,但是街头的难免不太卫生,或者有点烤焦(据说肉烤焦会致癌)。东方宾馆和其他几个店也有蒜香烤鲈鱼,但以锦福阁味道最好。

  荔枝湾的菜品也不错,有些特色。记得有个脆爆肥肠什么的,反正咸阳就他一家味道做的最好。荔枝湾前段时间装修了,我没再去过,听说原来的老板挣了一大笔,直接转让套现,洗手离开。

  对,忘记说建行大厦了,刚开的时候火了一阵子。现在已经日落西山,就是有些会议什么在那里吃饭。
  咸阳大的饭店好象就这些,彩虹宾馆一直生意不错,不是因为质量,而是彩虹集团日子还可以,会议、外宾不少。军分区招待所、金芙蓉里的锦红川菜不值一提。

  下回讲咸阳的特色饭店和特色小吃。
今天讲讲火锅吧。
  这两年咸阳火锅店可以用两个词来形容:雨后春笋和后浪推前浪。
  记得我还上中学时人民路上有个红太阳涮烤城,生意真是火,每人三十元排队往进走。毛条路的狮子楼也是同时代的英雄。他们取得成功,我认为是当时老百姓们对美食的欲望压抑太久,很多关中人对鱼、虾等海产品比较喜欢,但又感觉这些太贵。这两家是三十元不限量,大家觉得自己去肯定能吃回来,我记得跟表弟去,他说我吃上三斤虾,保证交三十元不吃亏。结果他当然吃不了那么多,如果吃了,回家非拉肚子不可。老板都是经过反复测算的,肯定都有钱赚。现在红太阳已经不见踪影,狮子楼还在苦苦支撑着。经营模式这么多年没有什么创新,服务不见得很周到,装修环境一般。老百姓解决了肚子油水问题,就要讲究饮食特色、文化、环境这些东西了。狮子楼依然推行的每位三十元营销方法对客户吸引力不大。我的意思不是说每位多少元的这种模式不好,而是市场环境在变,经营理念必须变。去成都,那里算火锅名城。成都南二环上有家皇城老妈总店,他里边就是一分为二,一边是点菜式,一边是一百元自助式。两边生意都很好。自助这边大家都围坐在一个大吧台边,各种菜品放在小盘里在面前不断的转动循环。不需要自己来回走动,只需要等待,菜品种类很多,而且感觉很精致。很多人在里边都是低声细语,让我感觉哪里是吃火锅,分明是品情调。不扯这么远了,言归正传。
  毛条路的麻辣烫曾经很红火,现在好象都不见了。百岁鸡是咸阳做的很成功的一家,开业好几年了,一直长盛不衰,他和中华广场的岁岁羊和百岁鱼都是一家。应该讲鸡店和鱼店比较符合关中人口味,味道醇厚浓郁,先吃炖好的肉,再吃菜,不算真正意义上的涮锅。羊店味道清淡一点,盘切的羊肉还是不错的,膻味较淡。
  不能不提竹园村,规模大,种类比较全,各种锅符合不同人口味。朋友聚会去这里还是不错的,记得要定包间,大厅太吵了。
  小肥羊咸阳开了好多家,新兴路、防洪渠、世纪大道,毛条路有家小蒙羊,博物馆正对的那条街(那条街叫学道门巷,很多人都不知道,谁叫21中是我的母校呢)南口有个青青草肥羊。这些味道都差不多,相对来说,世纪大道最难吃(建议别去尝试,我已失望好多次),其次是小蒙羊,小蒙羊我感觉量比较少,害得你多花钱。其余差不多。据说新兴路小肥羊和青青草肥羊是一家老板,新兴路成功了,计划再开,加盟费太高,老板一想,干脆自己直接开一个,反正管理、配料都摸清了。青青草面积大,生意一般。青青草有个特色是上肉速度特快,肉是切在盘中放在冰箱里,所以快,上周日中午,我同一群狼去青青草,直接点了十五盘肉(8个人,按每人两盘标准),锅还没上来,十五盘肉就上来了。
  中山街有个鸳鸯麻辣烫,味道真的很好。老板挣钱了,在乐育南路阿瓦旁边开了一家重庆鸳鸯火锅,味道也可以。不过我不会去了,我感觉锅里边有石蜡,每次吃完都会不舒服(纯属个人意见,绝无诋毁老板之意)。
  名流时间不长,味道不错,价格不高。
  牧香园一直没时间去,听朋友讲很不错。
  民间瓦缸对面有个贵州花江狗肉火锅,才开不久,味道可以,但是环境比较差。
  团结路的川奇王刚开始我觉得很好吃,现在不知是还厨师还是换老板了,味道不如以前。
  百人王是咸阳嘛辣烫的经典,味道不错,那个牛肉很受吃客们欢迎,而且很便宜。
  中华广场旁的那几个火锅城好象老板不停换,不知风水不好还是怎的。潭鱼头我很喜欢,但是关了,西安和平门店也关了,全省就剩西安南二环东段路北那一家店了。
  中华广场旁的巴岛烫里边的猪手不错。
  西安这两年开了不少海鲜火锅,著名的有澳门德兴,南门旁的天子,南大街的王子。味道都很不错,种类也很多。人民西路好德旁边好象要开一家天子海鲜火锅,我估计不会是西安的天子,那样的话太贵了。
周三咸阳终于落雪了。从中午开始下,一直到下午下班一直是雪花满天,6.30,天已经很黑了。同两个朋友一块去吃饭,本来计划火锅,先去竹园,人满为患。一个朋友说有个地方的米线不错,在百姓厨房南边的巷子里,离路口有个10来米。大家报着若干年前念叨过的踏雪寻梅的心理,来到了这家米线店。好象叫什么添美食餐厅,老板是一个比较有心的人,房子装修的很简单,但是色彩很丰富。上下两层,一层绿色墙面、黑色格栏吊顶,二层用橘红色做墙面,感觉很温暖。墙面上装饰着一些不错的小画,整体感觉比较干净、别致。米线有过桥和特色两种。朋友建议第一次的话来要过桥,10块钱一份,汤味浓郁、10个小盘放的豆苗、黄花菜、鹌鹑蛋、鱼片等等。大家可以去尝一下。新兴路有个雷家芳萍米线,过去在秦都市场,上高中那会和同学很爱去,米线也不错,很多年没再去,新兴路开店后去过一次,感觉味道不如以前,胡椒粉太重、汤里油太多。这个添美食的还真不错。
  今天先介绍到这里,楼上问瞎子面,我去吃过一次,面擀的不错,但是他们给每碗面里都放了一大块荤油,吃起来太腻,没有再去过,老板其实就是卖那一块荤油。小海螺的“凉拌松柳苗”“香辣小甲鱼”“羊棒谷”三道菜很有特色,而且味道不错。大家去了后只需要点这三个。最多加个上汤白菜。这四个菜是这家店最好的四个菜,相信我没错的。
  香辣小甲鱼和羊棒谷是按位卖的,小甲鱼每位16元,羊棒谷好象大的12,小的8,大家要小的就可以了。大的吃不完。
  最后要份会面,汤比较好喝。差不多把咸阳吃遍列,有一个地方你没说到。中山街里有一个张家箸头面,上次还上列电视了呢,老板很牛,生意特好,舍得给辣子舍得给泼油,我现在都记得问你要辣子时光问“你得三勺?四勺”不过汤自己去倒。没有蒜没有餐纸,卫生一直不好,(我说的是前几年,这几年家离的有点远,没去过),但是听说价钱一直没变,过去我去吃都是一大一小。
二棉对面原来有个卖肘子的,现在转到了二棉南头,叫李家肘子,味道很不错。老汉我就好这一口,到哪儿要吃肘子。李家肘子不敢说绝无仅有,至少味道少有。原来只卖肘子,现在连猪蹄猪尾猪肚猪肝也卖上了,味道同样不错。
   新兴路民生量贩南头有个卖猪下水的,好像也姓李,猪头肉肥肠猪蹄猪肚卖得好。老板八字胡朝上翘,见人吆喝那两下有特色。河南人来了说河南话,东北人来了说东北话,陕西人来了说陕西话。老板娘不行,老是掉个脸,好像别人来抢他钱了,想挑挑拣拣也不行。
   202所里面有卖猪下水的,好像是受知识分子的影响,洗的净颜色白,看是好看,感觉不错,吃起来不行。我有个朋友讲:吃肥肠就是要吃臭臭的味,没那味儿了吃啥。
再说一说咸阳的肉夹馍。

   原来上学的时候为肉夹馍还是馍夹肉争论过,后来老师解释说是语言习惯了事。咸阳的肉夹馍从肉上说分三种,从馍上说也分三种。肉有腊汁肉笼蒸肉岐山臊子,馍有烧饼荷叶饼锅盔牙子。

   腊汁肉夹馍比较有名的在北大街里面,街口有老崔家,馍筋肉烂,加上油茶稀饭,大早上?A一顿,浑身舒坦。可惜老崔命不该有,一场车祸夺命去。后来老崔儿子接着干,生意还好,现在听说老崔两个妹子接手,继承老崔的革命传统,生意还火。北大街里面仪凤东街口高三宝的肉夹馍也不错,三宝的摊子最明显的标志是玻璃上贴了一张咸阳报的复印件,上面有介绍三宝的文章,现在成了招徕的广告。不论吃肥瘦纯肥纯瘦都行,一个价。在三宝那儿吃要早去,过了九点半就收摊子了。这都是荷叶馍夹腊汁肉,咸阳人也叫老汉喜。何谓老汉喜?馍筋肉烂,没牙老汉也能?A,喜自然来。现在这种肉夹馍到处都是,象有人提到的古渡饭店东边的老李家,生意火的不行,早上去找位子都困难。吃这种肉夹馍有个窍道,不光看肉咋样,还要看馍咋样,一定要是自己蒸的馍才好吃。让别人送馍来卖,馍又大又泡,味同嚼腊。

   笼蒸肉肉夹馍最早最有名是在清太街里面,老吴两兄弟对门开店对门竞争,一个比一个吆喝的美。老二见人过就喊:“来,咱人。”或是:“来,吃。还是昨天的。”谁知道昨天人家来过没来过。不过老大的女子长得真是漂亮,往那儿一坐,不用吆喝人就来了。后来岁月不饶人,老大干不动了,女子又嫁人而去,让食味食色族痛苦了好一阵子。现在清太街又面临拆迁,生意清淡,老吴一人苦撑度日。二棉南边杨家蒸肉是又一去处,老板是兄弟两个,一厂的,真是能干。老汉我可以说是看着他们从小到大发展起来。最早两兄弟在二棉对面卖生肉,后来两人大早上摆摊子卖蒸肉,以后进房子卖,先是一间,后发展到三四间,挂出牌子“杨家蒸肉”,生意火的很。南阳街口东边有个卖蒸肉的有特色,除了条子肉粉蒸肉小酥肉外,还有排骨。肉厚量大,去晚了也不行。咸阳的茏蒸肉好吃到啥程度,咸阳人体会不深。我有一个朋友从铜川来,见我就说茏蒸肉好吃。他和司机两个在一个摊子上不停吃不停要,最后结帐时连老板也记不清吃了多少。

   锅盔牙子发端于北大街,现在也数北大街的好。果子市街小学东边原来每到下午五六点,一个老汉就推车出摊了,周围老是围一圈人,到七八点就收摊了。再朝北走,原来在路西老六支摊卖锅盔牙子,老六会招呼人,媳妇能干,生意很好。现在老六把对门的门面房租下,还卖面条馄顿,一条到晚人不断。只可惜现在面油肉都涨价,北大街卖饭的多,竞争激烈,没人敢涨价,只好在量上做文章。锅盔牙子又小又薄,很是不爽。锅盔牙子是咸阳的一绝,多少远方游子回到故乡先吃锅盔牙子,临走时买上几十上百,乘飞机而去。到家放微波炉一热,招待咸阳乡党,大家吃锅盔牙子,说咸阳话,议故乡事,其乐无穷。

   肉夹馍在咸阳也发展变化,东风路十字有个卖肉夹馍的,是钢管厂人,除了夹腊汁肉外,把香肠也带上了,生意红火。不过这小伙龌龊邋遢,让人感觉不好。本身是老陕还爱玩个雅,见人就用京腔吆喝:“朋友,来啊!”气得这一伙乱骂:“狗日的,老陕还乱变频道,以后不来吃了。”

   夹岐山臊子在各岐山面馆有卖,就是用荷叶饼夹岐山臊子,特点是酸出头。除了吃面时捎带吃一两个,平时很少吃。

说到肉夹馍,很多人都误认为在玩文字游戏,分明是馍夹肉嘛。其实不然,据考证肉夹馍该有上千年的历史了,安的命名自然也在古代,当时应该是肉夹于馍,用在口语中就省略了“于”这个虚词,吃肉夹馍也是大有学问的?D?D新出炉的两层皮,夹着喷香的腊汁肉,面饼的香气夹着老汤熬煮过的肉香,还有香菜,喜欢辣的再放入一些尖椒,既独立,各有特点,又可以相互依托,你肯定会大吸一口气,那喷香的感觉只恨自己的肺活量小,要换气,是多么的舍不得呀。拿起饼第一口不要咬在正中间,偏一点,小口,就好象在轻轻的试探,饼的酥脆和一点点的腊汁肉先勾引着你,第二口还是小口,要咬在饼的另一边,两口之间要留出一大口的下嘴位置!快馋得受不了了吧,恰好第三口接踵而至,会有一种由内而外的满足感!但如果你一定要咬第一口是大口的话,哈哈!你会把肉从饼里挤出去一些的,会满手油,很狼狈!当然老吃家会在咬第一和第二口时,以手配合转饼,速度飞快的下口,以达到咬两小口却满满一口美妙超凡境界。

    正宗吃肉夹馍的姿势为水平持馍,从两侧咬起。水平持馍,可以使腊汁肉充分浸入馍中,不致流出。如从白吉馍中间咬起,腊汁肉会从两侧挤出。

    肉夹馍?
    从选择腊汁肉中可以看出人不同性格:
    选择有肥有瘦,西安话“肥瘦”的是普通人,为人平实,做事中庸;
    选择“纯肥”的人情感丰富,喜好幻想,易于激动;
    选择“纯瘦”的人脚踏实地,做人沉稳,目标明确;
   选择肉里还添勺汤的人精于算计,适合理财,谈判工作;
    选择“优质”,即肉量加倍的人讲究生活品质,懂得善待自己;

     羊肉泡馍现在几乎成了陕西的代名词。陕西的羊肉泡馍耍的就是西安咸阳。咸阳比西安错个啥?名气不行。不像老孙家同盛祥那样如雷贯耳,要是论吃错不了个啥。羊肉泡馍名声在外,但外地人的评价却是冰火两重天。我的朋友接待云南回民,一个礼拜,天天在咸阳秦凤楼吃,朋友已招架不住,客人却连呼过瘾。另外一个朋友讲,江浙的客人来之前打电话先声明不吃羊肉泡馍。问其故,说:我们那地方吃羊肉前洗七遍,没味儿了才吃。你们那儿那么大的碗端上来,别说吃,光味儿都把人熏跑了。

   咸阳的羊肉泡馍最早就数西门口的民族饭店和公园的秦凤楼,现在多了。人民西路有老孙家,防洪渠西一家,古渡公园的一间楼,花店巷一家,新兴路立交桥口杨家,南阳街南头一家,民院十字几家,多啦,不一一去说。以上这些是生意红火的,天天人声鼎沸。论味道咋样,区别何在,老汉我只好连说惭愧,吃不出来,差不多。但有个地方老汉我吃出味来了,且常吃常新。新兴路立交桥口杨家羊肉泡馍馆值得向朋友们郑重推荐,特点是味淡,适合女人、外地人及不喜欢油腻人的口味。过去日子穷,没油水,只要碗里油大汤宽就是好东西。现在变了,吃东西讲究营养保健,油太大人受不了。杨家顺应这个形势,油少而香,味淡而真,大受食客欢迎。原来店址在货场路北,后来兴无村改造,搬到了路南。但老址仍用,去的都是老顾客。一家人分工如下:老一辈的老汉买牛羊,杀牛羊;老太太在老店闲转,有时搭手洗菜择菜;女儿在店里收钱卖票,儿媳妇帮忙切肉卖票;儿子在炉头掂勺。虽然辛苦,得到的却是人来人往、交口称赞。

    羊血现在卖的不多了,样数有粉汤羊血、羊血、蒜蘸羊血等。最早的时候北大街里面法院街口有吴家羊血,花店巷口有郭家羊血,咸阳人吃羊血都朝那儿去。抓把羊血、放到碗里,用煎汤一冒,羊血嫩,?筋,汤煎,吃一碗还想吃二碗。比较而言郭家羊血汤煎味厚,羊血不早吃,到最后都成了蚂蜂眼,老硬。后来郭家老板过世,小郭接手,生意还好。可惜小郭咸阳人生冷硬倔的脾气没改多少,一次朋友和人闹仗,小郭拔刀相助,一板凳上去把人打没气了。小郭坐牢去,摊子没人管,散了。吴家羊血照卖,只是这么多年吴家一直在野地支摊,老样子,没变化,感觉没上档次。还盼小郭早日归来,好好做生意,好好过日子,也让爱吃羊血的人有个去处。

    南方人来陕西之前,除了知道兵马俑,再就是羊肉泡馍了。当一位南方人提起要到陕西一游,另一个到过陕西的南方人便会说:那里还有羊肉泡馍。如果是在南方,恰巧碰上一位陕西人(特别是关中人),他提起羊肉泡馍时眼中放出的光,让你在想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食物,以致于让他字里行间仿佛都包含着浓浓的思乡之情。如果你再问下去,他也许会告诉你“油泼辣子biangbiang面”。于是好吃的南方人除了游古迹之外,当然就是要亲自尝尝这些带有西部色彩的小吃了。

    上个月公司来了几个南方朋友,几天大餐下来,提出要吃羊肉泡。他们说:踏上古都咸阳这块土地,才发现几乎每条街上都有羊肉泡馍馆,却不知该到那一家比较正宗。

  咸阳的老馆子除了关中老汉讲的西门口的民族饭店和公园的秦凤楼。还有人民路世纪方圆对面的人民路清真食堂,北大街花电巷内的老孙家等等,各有特色。真正的吃家都要口汤,就是从开始吃,当然要蚕食,到吃完,碗里只有一口汤。水围城品不出西咸风味羊肉泡的韵味,吃水围城不如去渭南和咸阳北边的长武或者甘肃吃水盆羊肉。

  咸阳现在经济终于有点发达了,中午市里也有堵车了,怎么办?吃饭去城外吧!我们来到世纪大道的秦盛楼(秦风楼的一个饭店),冬天的羊肉泡馍馆内已座无虚席。当我们坐定,服务员就过来问要羊肉的?还是要牛肉的?现在很多咸阳人不喜欢吃羊肉,所以实际上是牛羊肉泡馍馆。服务员接着问大家都要几个馍?南方朋友心想还要几个?吃得完吗?于是不加思索地说:一个。我建议他男士一般要两个,女士才点一个。馍很快按总数端了上来,盛在一只大海碗里,碗大小够南方人一家三口喝汤用的。朋友问我有没有小碗,我说碗都一样大的,这个没得挑。带着他们把馍掰碎放到碗中。饭店中也有掰馍机的,如果谁不想自已动手,可劳驾机器帮忙,但说实话,掰馍也是吃羊肉泡的一道工序,例如西安比较有名的鼓楼回民街楼外楼店开了十几年就没有掰馍机,估计掰馍的过程可以让大家手活动着,嘴交流着,而且等待时间长了也就饿了。馍终于掰完了,还真费了大家一番功夫。服务员把碗端走,约隔10-15分钟后就端来了,对照桌前的号码牌逐个端给大家。热腾腾的大碗漂着香,大家香极了地吃着。

  朋友说:真是百闻不如一见,看着周围人吃泡馍的模样,我终于明白身在外地的陕西人谈起羊肉泡馍时眼中闪烁的光茫,心里思量着一个大碗中有汤(我向朋友解释是用带骨羊肉熬6个小时才那么香的)、有馍、有肉、有菜,即使没有其它的菜肴(当然饭店中还有许多凉菜出售),也已把人吃得胀胀的,一切营养都在其中,这无疑是典型的游牧民族的餐饮方式延续至今的一种表现。

  我细细想,好象他说的也对,羊肉泡本来就是甘肃、宁夏那边传过来的,去年夏天去甘肃平凉崆峒山,平凉满大街都是羊肉泡店和拉面店,店主们都很淳朴,例如你说切盘牛肉,他会问你要一斤还是多少,然后用称旺旺地称好然后再切。

  吃完出来回公司路上,南方朋友一致赞扬羊肉泡是好东西,但是他们再也不吃了,因为不适合他们的口味,我微笑无语,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同行的一个同事对大家说,他有一次在西安一家小店吃羊肉泡,正好有一外地人也来吃,当服务员把馍端上后,又给那人一只空碗,五分钟后服务员再来拿碗时,不仅碗是空的,而且连那盘中的馍也没了,服务员问道:馍呢?那人答道:吃了。于是众人笑了起来。服务员说:那是让你掰到碗中做泡馍用的,那馍是半生的,怎么能吃呢?那人答:我说嘛,这馍怎么这么难吃?故事讲完,大家爽朗地笑了起来。那天刚好是雪后,阳光很灿烂。

昨天晚上公司部门内部年终聚会,在西兰路长途汽车站对面的大连海鲜渔港,第一次去,感觉里边装修的不错,老板没少花钱,用的装修材料和店面设计风格在咸阳算不错的,咸阳的餐饮业终于逐渐有一些大店了。里边有一些据说是空运来的海鲜,种类不算全。我感觉上菜速度比较快,菜品的色、味还可以,但是形上需要提高。海鲜价格不高,在咸阳饭店里比较的话,超值菜品我第一推荐三文鱼,38元/盘,鱼颜色比较正,比较新鲜,其他店的得58或者更高。第二推荐扇贝,用蒜蓉蒸的比较好,每个5元,其他店15-20不等,这里的味道不错。螃蟹、各种鱼什么的并不便宜。要了每位78元的鱼翅捞饭,一尝感觉鱼翅是假的,当然这个价也不可能用真的。问服务员,她们也说不出什么,来了位领班,东北口音,先道歉,然后说大家能理解,这个价位我们已经用比较优质的原料来做了,不是全假,是少量真的和人造翅炖在一起的。大家以后去了千万别点这些,就要个猪手炖黄豆或者其他普通汤就可以了。那里鲜鲍鱼每个38还是每斤198,我忘了,反正比西安那些海鲜店贵多了。听同事们讲,广东湛江鸡蛋大的鲜鲍鱼每个一元。唉,鲍鱼的价真是充分说明了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产品价格,过去学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他可认为产品价值的第一决定因素是蕴涵在里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赶明改行贩海鲜吧,不过估计这行也竞争激烈,做贩运的成本也高、利润也低、风险也大。

说到县上的小吃,大家一定讲到三原的小吃,泡泡发糕,油叉酥等等,不过现在去没有了。现在去三原,一定去吃一下老房家的水盆羊肉,羊肉泡也是一绝,主要他们用的是石头馍,就是光吃馍,也很好吃。再有一个就是羊肉串,主要在夏天有卖的。那里有个村,叫独李,家家院子里都卖,卫生条件不是很好,但是味道很不错。一斤18元。

  乾县,在汽车站边有家小店,西府面馆,卖的有起花面,肉汤浇的,很不错。
  永寿,也在汽车站,大众食堂,heluo拌肉,在全县也算一绝。有机会去尝一下。
  礼泉,西兰路边有家马家泡馍,不过我说的不是羊肉泡,那里做的酸辣肚丝汤,好,好喝的很。我估计全咸阳都找不到。特别建议去了一定点一份
还有值得一提的凉皮,尤为女人喜爱。

   说起这凉皮,当数永绥街里的老字号,韩家和王家凉皮。记得小时候去街里玩,老远就瞅见人们排着长长的队,不用问,一定是吃凉皮子的,女人居多。一整张的大圆面皮,用铡刀切成半公分宽,装入碗内,晶莹透亮的,再浇上些料汁、蒜汁,最后来一勺红红的油泼辣子,那个鲜溜啊,早馋的人流口水了。这辣子是一定要放的,上好的油泼辣子喷香喷香的,全靠它提味儿,少了这一道也就吃不出凉皮的地道来;还有这个凉字,放入口中,顿觉一股寒气,尤其是寒冬腊月

  来上一碗,那才叫爽。不信,瞧见那捂着大棉袄,迎着北风吃凉皮的了吗?现如今,这两家也早已搬了地方,老韩家搬到了秦宝宾馆对面,用多年的积蓄买了一套一层商品房,改为小吃店,花样多了,照旧生意新隆。老王家在二棉对面,铺面不大,生意照旧的好。找着去吃了,怎么感觉没了原先的味道。想来定是少了那风、那凉......

   要说这食的东西,似乎也有性别之分。在我们这里,老爷们爱吃羊肉泡馍,婆姨们就好那一口凉皮子。
咸阳的面条大有说头。人说陕西人是面肚子,一天不吃面都不行,这样孕育了陕西博大精深的面文化。陕西各地的面条样数可以天天不重样地吃,一年到头也吃不完。就咸阳讲,提到面不能不提到这几家:箸头面、biangbiang面、厕所面、瞎子面、臊子面、岐山臊子面。

   且听我老汉一样一样说来。
   箸头面馆在北大街中段,老板姓肖不姓张。何谓箸头面?箸,筷子也,即象筷子一样粗细的面。名这样叫,实不尽然,有棍棍面,有扯面,有宽面,有窄面,有粗面,有细面。不管啥面,只放豆芽、辣子、味精,用油泼,即油泼面是也。箸头面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老板舍得放油,面吃完油一层吃不完;二是量大,一大碗面膀肩人吃不完;三是便宜,两块钱一碗,不论物价涨落,一老不变。就面本身讲,从发面、性面、揉面、擀面、扯面、煮面等方面有窍道,做出来就两个字:瓤筋。瓤即不硬,筋即不烂不碎有嚼头。瓤筋两字说出来容易,做到却不容易,要拿捏的准没有几年的功夫不行。因为以上原因,箸头面馆生意一直红火。火到啥程度?没有蒜,没有纸,喝汤自己舀,想单独吃小碗没门,除非你吃了大碗再带个小碗可以。就这,生意天天还是顾客排队。卖菜的、蹬三轮的、拉架子车的、干重活的来吃,穿西服的、坐轿车的、夹皮包的、画眉描唇的也来吃。老汉我走南闯北几十年,吃的面数不胜数,咸阳箸头面不敢说是天下最好的,但咸阳箸头面馆肖老板招呼客人时的记性却是天下一绝。老汉我在此隆重推出,望海内外宾朋来咸阳一定不要忘了箸头面馆,面可以不吃,肖老板不能不见。肖老板的记性如何好?你去吃两回面,第三回不用说话他就知道你吃宽吃细吃多吃少吃咸吃淡吃辣吃酸。几十碗面放灶房煮,哪一碗面在前哪一碗面在后哪一碗面煮轻哪一碗面煮重哪一碗面放豆芽哪一碗面不放豆芽哪一碗是谁的哪一碗面不是谁的,肖老板不用本子不用笔,全砸在脑子里,一口报的清清楚楚,不会出一点错。不信?你朝北大街里走,吃回面或是站那儿看一会儿就知道了。
   老汉我改日再接着说。

    厕所面,听起来恶心,看起来不雅,吃起来如何?咸阳老街人不知道厕所面的少,天天顾客盈门,那么怎么叫了个如此不雅的名字?

   原来十几年前,有花店巷人在花店巷南头摆摊卖面,一炮打响,生意好生了得。大清早食客们就互相招呼:“走,吃面去。”不知道人忙问:“啥地方吃?”“花店巷口厕所跟前。”谁问都这样回答,问的人听起来烦,答的人说起来也烦。为省事,干脆就叫厕所面。一传十十传百,不雅的名字加快了传播的速度,不雅的名字激起了食客的食欲,生意反倒越快越好。

   厕所面现在搬到了花店巷西边,市房地局对面。租房进店做生意,按说和厕所已没有任何关系。但叫顺嘴了,加之饭店没起名字,人们还是厕所面厕所面的叫。叫的人觉不来不雅,听的人感不到不顺。厕所面的特点是薄、筋、煎火。老一辈人吃了说了一个年轻人听不懂的词儿:面梢。何谓面梢?面的四周一圈是也。凡是擀过面的人都知道,面的边沿肯定是很薄的。薄薄的面,热热的汤,一筷子头的量,家常臊子味道,秋冬吃起来煎火,春夏吃起来滋润。大清早中山街啥地方停车多,啥地方就是卖厕所面的

    岐山臊子面在咸阳落地生根推广扩大首先要感谢国棉一厂的纺织女工。现在老段家的老板那时刚到咸阳发展,栖身在一厂柳林村,租房卖面。量大味窜价低,很受纺织女工欢迎。不久一家带一家,岐山面馆越开越多。到现在弄的比较好的有老段家,乐育南路的面食湾,东风路的岐山面馆。相比而言,老段家还是火一些。

   岐山臊子面的特点用不着老汉我在这里罗嗦了。受到咸阳人的欢迎,关键还是味道特别,不吃不由人。酸辣香薄筋光煎稀汪,吃一次就会上瘾。不过吃时间长了,味觉也迟钝了,感觉不到什么特别的地方,就是个酸和辣。忽一日,单位来客人同去岐山周公庙。沿途农村农家乐很多。吃饭时候,我同客人进了一家。面是小碗岐山臊子面,尝一口,哎哟,我的天,那个味是我从来没有享受过的。我这才知道了真正的岐山臊子面是什么样子。